起草单位为沈阳工业大学、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方工业大学、国网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山东大学、青岛威控电气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主要起草人为刘颖明、刘雨佳、李建林、周喜超、王晓东、张岳、刘光伟、张凤阁、吕洪章、田雨牧、王英博、高兴。
近年来,储能的应用需求量巨大。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各环节的应用功能已得到业界认可。目前,我国还没有储能测试平台行业标准可供参考,行业标准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储能测试平台行业的发展,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储能系统开发与应用领域的拓展。通过一套完整的安全操作规范和流程帮助人们减少操作中的失误,不断提升对储能系统应用的认识。因此,亟需一套更完善的储能测试平台行业标准。
从内容上来看,该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系统测试平台的系统架构、环境条件、功能、性能指标和技术参数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储能电池额定功率不小于500kW的系统测试平台(以下简称测试平台)。实验测试平台研发、小型储能零部件功能测试,风光储系统类测试平台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包括储能系统测试平台、电池组、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和并网运行模式的定义。
(4)测试平台要求和组成
明确测试平台的总体要求及组成架构。
(5)测试平台功能
包括测试平台的场景模拟、通讯要求、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与分析、保护功能和权限设置以及储能单元、风力发电单元、光伏发电单元。负载单元和主控单元的功能要求。
(6)性能指标及技术参数
包括测试平台总体性能、电磁兼容性及各组成单元主要技术参数,限定了数据采集精度、计算综合误差、测量误差、范围等;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包括测试平台标志、铭牌、包装和运输要求。
该标准规范了系统测试平台的系统架构、环境条件、功能、性能指标和技术参数等,该标准效益主要体现在:
(1)可以进行实景反演,实证设备功能,量化处理能力,是保障电网建设改造和运行稳定的关键,从而实现“认证上岗,优中选优”。
(2)本标准的制定,是对我国现行储能测试平台相关术语、功能、架构的统一、完善与深化,并切实解决当前储能测试平台操作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为储能测试平台的选型提供标准,对保障实际储能技术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