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单位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热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为冯新岩、赵廷志、孙佑飞、张达、崔勇、卢志海、许渊、李杰、黄锐、吕俊涛、邢海文、王辉、任敬国、李超、张海杰、丁晶、史伟波、张明兴、王文森、李承振、薛帅、赵纪民。
红外热像检测是GIS设备运行中最有效的带电检测手段之一,可发现内部接头过热、罐体环流引起的过热及套管引线过热等缺陷。然而,现有DL/T 664中,未提及GIS设备发热缺陷的识别方法,未给出严重程度判断方法。为了推广GIS设备红外热像检测、诊断方法,特编写本文件。本文件规定了GIS设备红外热像检测要求、检测部位、检测周期、检测步骤和判断方法。
GIS设备内部接头发热,具有危害程度高、隐蔽性强等特点。宜按照精确检测的各项要求开展检测,以提升缺陷检出率。故本文件所提及的检测要求、检测步骤等,参考了DL/T 664中精确检测的要求。同时,GIS内部接头过热又属于电流致热,具有温升速度快的特点,如存在刀闸合不到位等引起的接触不良缺陷,严重过热可能会在较短时间内就会导致GIS故障。故本文件提出有条件时,宜在GIS在送电完成带上负荷后10分钟~1小时左右的时间内,开展一次红外热像检测。
本文件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本标准实施后,有利于发现GIS设备内部导体接头接触不良、断路器、隔离开关触头接触不良、GIS外壳部分元件接触状况不好等引起的发热异常,提升GIS设备健康管理能力,有利于GIS设备红外热像检测周期、检测要求、故障评判标准的统一。
填补了国内外GIS设备红外热像检测与判断导则的空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