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条一起电缆终端头工艺差错的案例分析及处理方法
    2022-01-24 来源:《电气技术》  |  点击率:
    分享到:
    导语任何人为差错都可防止,为了有效地避免本文前述所分析的各类可能的差错,首先要从作业文件着手,要有详细、具体的电缆终端头施工作业指导书和质量检查签证卡,任何部件差异、尺寸差异、工艺要求差异等都必须在作业指导书和质量检查签证卡中具体反映出来,避免采用诸如“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正确”、“是否合格”等非具体的判断格式。 在此基础上,严格作业文件的校对和审核,审核人员必须是专业部门(主要指相关产品的厂家和电缆所之类)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施工阶段有可操作性强、全面具体、正确无误的作业指导文件。 加强发货、到货验收环节的检验和记录,一方面从材料源头降低发生差错的机率,另一方面也为一旦有差错发生时,通过物料环节的追溯准确判断差错环节提供可以置信的依据。

    1)事件起因‍

    某电力公司先后更换#2主变、#1启备变及#1主变高压侧的220KV高压电缆,当进行#1主变高压电缆头安装工作时,电缆厂家安装人员发现电缆终端环氧绝缘体(套)无法按工艺要求装配,经核对环氧绝缘体的类型编码,发现其不是配#1主变1200mm2电缆的,而是配#1启备变400mm2电缆的。

    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发货错误,也可能是之前在其它电缆终端头施工中用错部件。如果是用错部件则意味着一起隐患的存在,所以必须彻底查清事件原因,并及时妥善处理。

    2)原因查证‍

    首先进行发货环节、到货验收环节核查,发货清单型号无误,到货验收记录也无误,初步排除材料进厂环节出现差错的可能性。

    同时进行现场施工记录和质量验收记录的核查,发现尽管相关尺寸记录齐全无误,但是部件的型号规格核对记录却很笼统,尤其是环氧绝缘体的类别(I或II型等标示)核对没有记录,工艺指导书和质量验收卡中都没有明确需要核对的具体内容。

    此外,询问施工人员,得知当时因台风即将来临,施工出现抢时间而忽略了必要的见证核对。

    至此,专业人员判断认为#1主变终端头环氧体极可能在之前误装到了#1启备变上,必须立即停运#1启备变,核查其电缆终端环氧绝缘体上的类型编码,如有错则尽快更换处理,以防因装配不配套引起电缆头内部电场应力失控而发生故障。

    最后,有无其它部件也用错?经过全面核查分析判断,结果正常。

    3)处理方法‍

    #1启备变停运后,打开装有电缆终端头的高压出线套筒,拆下终端头上的屏蔽罩后,核查环氧绝缘体的类型编码果然为“II”型,即配1200mm2电缆的,而非配#1启备变400mm2电缆用的。处理方法如下:

    第1步:释放变压器高压出线装置套筒内的油,如图1所示。

    一起电缆终端头工艺差错的案例分析及处理方法

    图1 更换步骤1——套筒放油

    第2步:拆卸终端头上屏蔽罩等金具,如图2所示。

    一起电缆终端头工艺差错的案例分析及处理方法

    图2 更换步骤2——拆屏蔽罩

    第3步:保护管尾部化铅。如图3所示。此步要控制好“化铅”的温度和时间,防止损伤电缆主绝缘。

    一起电缆终端头工艺差错的案例分析及处理方法

    图3 更换步骤3——化铅

    第4步:将电缆及应力锥等部件从环氧绝缘体内拔出,拆下环氧绝缘体。如图4所示。

    一起电缆终端头工艺差错的案例分析及处理方法

    图4 更换步骤4——拆下环氧绝缘体

    第5步:检查待装环氧绝缘体是否正确。

    第6步:按照安装说明重新组装,此步及第4步都必须对已成型的终端头半导层、绝缘层、应力锥等倍加小心,谨防划伤。

    第7步:连带电缆重新进行交流耐压,并检测局放,要求试验合格。

    经过上述处理、试验后,设备重新投运,运行良好,既保证了安全可靠,又避免了另做电缆终端而产生的不必要的返工和浪费。

    任何人为差错都可防止,为了有效地避免本文前述所分析的各类可能的差错,首先要从作业文件着手,要有详细、具体的电缆终端头施工作业指导书和质量检查签证卡,任何部件差异、尺寸差异、工艺要求差异等都必须在作业指导书和质量检查签证卡中具体反映出来,避免采用诸如“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正确”、“是否合格”等非具体的判断格式。

    在此基础上,严格作业文件的校对和审核,审核人员必须是专业部门(主要指相关产品的厂家和电缆所之类)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施工阶段有可操作性强、全面具体、正确无误的作业指导文件。

    加强发货、到货验收环节的检验和记录,一方面从材料源头降低发生差错的机率,另一方面也为一旦有差错发生时,通过物料环节的追溯准确判断差错环节提供可以置信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