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正向高电压和长距离方向发展,人们的用电量也不断上升,这增加了电缆线路负载压力,给电缆带来安全隐患。特别是早期敷设的电缆,由于电缆老化或受外界电、热、化学腐蚀或敷设时摩擦挤压受损等,导致电缆绝缘层损耗,甚至绝缘层击穿,易造成严重的电力事故。因此,保证电缆安全可靠运行对电力输电系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高压单芯电缆通过交流电时,周围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磁力线与金属护套交链,会产生感应电压。根据安全规定,水中敷设需要两端接地;正常敷设为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保护接地。对于电缆长度超过1000m的电缆,多采用金属护套交叉互联接地,以消除或降低感应电压的影响。
鉴于以上状况,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研究人员,以三相电缆品字排列的220kV电压为例:首先在电缆线芯首、末两端安装电流传感器,通过两端电流差判断整条电缆的绝缘故障状况;然后在电缆的每个交叉互联箱上安装3个电流传感器,在确认整段电缆发生绝缘故障的基础上,观察交叉互联上电流大小的变化,判断交叉互联电缆故障的局部位置;最后根据三相电缆品字排列的特点以及电缆绝缘故障的结果,建立交叉互联交联聚乙烯电缆的仿真模型,进行局部绝缘故障的仿真验证。
图1 数据处理流程图
图2 多传感器监测系统框架图
多传感器监测系统主要由采集单元、传输单元、信息管理单元组成。采集单元将电流传感器现场采集电流信号转为模拟信号,经过滤波处理,再由GPRS传输给电脑,电脑根据相应的公式与推导,得出电缆故障的局部位置。
图3 仿真模型图
研究人员最后得出具体结论如下。
本方法在双CT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简便易行,节省成本,为高压电缆绝缘故障监测提供了技术依据。
以上研究成果发表在2020年第3期《电气技术》杂志,论文标题为“基于多传感器的电缆绝缘监测”,作者为叶永市、林瑞全、龚林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