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铁路运输模式更加注重提高运输质量,这就对重载铁路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力计算与利用是铁路运输研究的核心,重载铁路因其大运量、长运距、多制式等特点,其能力计算问题备受关注。为满足未来运量变动且保证现有运输的合理高效,必须对现有能力进行测算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提高运输能力的有效措施。
当前重载铁路运输能力的计算主要利用扣除系数法,不能很好满足实际运营需要,能力计算与实际运营状况结合程度不够紧密,计算结果精度不高,不能从根本上反映运输能力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尽可能提高线路通过能力计算精度,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利用多类测算方法对铁路运输能力进行了测算。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研究人员罗强、陈军华,在2019年《电气技术》增刊1上撰文指出(论文标题为“基于运营数据分析的重载铁路能力计算”),通过借鉴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法,结合大数据应用,提出了一套适用于重载铁路区间通过能力测算的方法。
研究团队从实际运营数据出发,通过数据处理、函数拟合、分析计算等得到了包神南线现有通过能力的大小。由于在计算过程中,需要通过数据处理获取各类计算参数,因而处理方法直接影响着计算结果的好坏。
计算结果显示瓷窑湾—石圪台上行方向、瓷窑湾—乌兰木伦、瓷窑湾—神东和乌兰木伦—神东区间通过能力不足,其计算结果较为可靠。在此基础上可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作为后续其他线路能力计算优化的参考,为提高铁路运输能力提供有效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