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条清华大学党智敏教授:物理电容储能与储能电介质材料
    2021-04-29 作者:党智敏  |  来源:《电气技术》杂志社  |  点击率:
    分享到:
    导语发展物理电容储能的关键就是提高器件的能量密度!薄膜电容器已经成为关键领域“卡脖子”核心技术。围绕应用,重视新材料与器件设计制造的同步技术创新。薄膜电容器从介质材料、封装材料、电极材料、电容器的内部结构、体积、重量、散热和电极引出形式等进行必要的技术创新。科学服务于工程,围绕工程应用的需求做有用的科学研究;在此就是做从研究到实际应用的高储能聚合物电介质材料 。工程需求牵引科学方向,为了大幅提升电容器容量和储能密度,揭示实现材料介电常数和击穿强度解耦提升及规模化薄膜生产时精细结构控制技术。开展从新材料--薄膜--器件—储能系统“全链条”系统研究,实现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双高参数薄膜电容器的研制。

    为推动能源与交通的融合发展,促进先进储能技术在电动载运装备上的应用发展,实现电网能量与载运的高效互动,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愿景实现,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于4月2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青工委先进储能科学与应用学组成立大会,并同期举办第13期青年学术沙龙活动。

    清华大学电机系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党智敏教授在会议上做了题为“物理电容储能与储能电介质材料”的报告,现将报告分享给大家,请各位读者品读。

    清华大学 党智敏 教授

    发展物理电容储能的关键就是提高器件的能量密度!薄膜电容器已经成为关键领域“卡脖子”核心技术。

    围绕应用,重视新材料与器件设计制造的同步技术创新。薄膜电容器从介质材料、封装材料、电极材料、电容器的内部结构、体积、重量、散热和电极引出形式等进行必要的技术创新。

    科学服务于工程,围绕工程应用的需求做有用的科学研究;在此就是做从研究到实际应用的高储能聚合物电介质材料 。

    工程需求牵引科学方向,为了大幅提升电容器容量和储能密度,揭示实现材料介电常数和击穿强度解耦提升及规模化薄膜生产时精细结构控制技术。

    开展从新材料--薄膜--器件—储能系统“全链条”系统研究,实现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双高参数薄膜电容器的研制。